王瑞崟:从山东到内蒙古 很多夜晚我都记得

发布时间:2024-08-29   来源:网络   阅读:1677

时间总是转瞬即逝,似乎很漫长的支教生活,眨眼间已成为回忆。奔赴内蒙古支教的那段时光成为了中国石油大学(华东)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王瑞崟新的记忆。用一年的时间沉淀内心的浮躁与不安,通过一年的课堂互动,不断磨练自身,实现成长,结束支教后的她现在底气更足、眼界更广、对教书育人的热爱与追求也更加坚定。

从学校的公益社团到社会上的公益项目,王瑞崟从未停下脚步。正是这份坚持,让她顺利踏上了前往内蒙古的征程。陌生的环境,陌生的面孔,突如其来的教学安排,一切都让她感到新奇却又充满挑战。然而,当那些明亮的眼睛定格在她身上的那一刻,她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责任和使命感。这不仅是一份志愿工作,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。

在内蒙古甘旗卡第四中学,作为一名新人教师,她利用闲暇时间参考相关资料,认真钻研教材,确定重难点。同时,经常去旁听其他老师上课,从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前辈处学取经,反思并改进自己的教学过程…在一堂堂“实战演练”中,她愈发适应教师身份,开展教学也愈发得心应手。

回想起同学生们的相处时光,王瑞崟表示,她的学生们各有特点,有的对学毫无兴趣,只想回家继承家业;有的则表现得相当清醒,认为掌握基本技能就足够了。面对这样的情况,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,比如翻转课堂,让学生们自己成为课堂的主角。“苦心人,天不负。”经过她与学生们的共同努力,学生们取得了明显进步,收获了学校老师与学生家长们的好评。

相逢的意义在于照亮彼此,在这段时光里,她不仅仅是给予者,更是收获者。学生们用他们的真诚与热情,教会了王瑞崟许多宝贵的东西,同样也是学生们陪着她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夜晚。“每当我情绪低落时,他们总能很快察觉到,用自己的方式逗乐我,安慰我。会在下课后跑出教室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,会在放学后给我发信息说我是最好的老师,也会偷偷塞纸条给我上面写着:放学后给你一个惊喜。他们包容了我的不完美,教会了我勇敢,为我平淡的岁月增添了一抹梦幻的色彩。”王瑞崟的记忆回到了在支教学校的生活。

回顾这一年的支教经历,王瑞崟感慨万千。她认为,自己的最大成绩不仅仅是传授知识,更重要的是教会了学生们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,如何主动学。她相信,即使自己离开了这片土地,学生们也会继续努力,追求更好的未来。

说不出口的话就写给甘旗卡第四中学的孩子们:“亲爱的孩子们,虽然我们离开了,但请相信,每一位老师都会在心底默默关注着你们的成长。我们期待着有一天,能够听到你们实现梦想的消息。去吧,勇敢地追逐你们的梦想,让我们的世界因你们的存在而更加美好。”(张兴邦 王瑞崟)